德国人依泉:流连在京城的飞车党
国际在线专稿(记者
刘澄圆)从德国南部到中国首都,从2001年怀揣“飞车梦”初到北京到自己的Natooke死飞自行车店落户在北京的五道营胡同,德国人伊泉已经成为京城颇有名气的“死飞”妞。如今,她在北京生活,在北京和成都等地经营着自己的死飞车店——当然,也在继续追求着自己的飞车梦想。近日,伊泉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记者的采访,畅谈自己在北京多年生活的点滴感受和逐梦经历。
邂逅“自行车王国”之都
2001年,我因为工作原因第一次来到北京。很早以前,我就听说中国是“自行车王国”。到了这里,发现北京虽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人骑自行车,但还是验证了这样的说法。当时,北京的街道上没有今天这么多机动车,除了大多漆成红色的夏利出租车,道路很宽,非常适合骑自行车——这让我这个自行车爱好者心中暗喜。
北京四季分明,但是一年的天气基本上都比较适合骑自行车。闲暇时,我非常喜欢在北京做户外活动,我尤其喜爱骑自行车和攀岩。我骑自行车喜欢快骑和做动作。求快的话我经常到奥林公园那边,围着公园飞快地骑上一圈;或者我会到隆福寺一带,在那里找块场地做车上动作。有时,我也到北京郊区过车瘾,边骑车边欣赏北京的风景。
北京近年来发展得太快了,路上机动车拥堵,留给骑车人的道路越来越窄。这不免让我有些失望。我希望北京能像欧洲一些地方那样,增设专用的自行车道,鼓励人们骑自行车。
自立门户 北京追梦
2009年,我在五道营胡同开了自己的Natooke死飞车店。之所以选在那里开店,是因为我十分喜欢五道营的氛围。我从来没有想过选址在某座现代的高楼大厦——我要寻找的是五道营胡同那样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。生活在北京,我经常骑车穿梭于北京的大街小巷,也时常经过五道营胡同一带。那时的五道营胡同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开发起来,我喜欢那里宁静祥和的环境。如今,到那里去交通也很便利了,我于是就选择把门店开在那里。我们的死飞车店几乎每周都举办各种活动,不仅推广了死飞自行车,也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并参与到死飞车运动中来。
我在北京开办死飞车店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赚钱,而是出于对死飞车和死飞车运动的喜爱。之前一些人单纯出于商机考虑提出与我合作,都被我拒绝了,直到我遇上两位与我同样热爱死飞车运动的友人,才一同合作,在成都开设了分店。我放弃了原本收入丰厚的工作,选择做这项事业,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合作,不仅是因为有兴趣,还因为骑自行车是环保的出行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。我喜欢在北京骑自行车,也希望倡导更多身在京城的人选择自行车出行,让北京变得更加美好。
入乡随俗 做个北京通
刚到北京不久,我就在一次攀岩中结识了一个中国女孩。她的英文还OK,而我还不会中文。但是我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和追求,在一起十分融洽,也因此能够愉快地沟通。虽然认识的时间不长,我们还是迅速成为了好朋友。不久,我的一位德国朋友也来到了北京。那天正值大年三十,这位中国女孩于是邀请我携朋友一同到她家过除夕。我们受邀前往,与她的家人一起吃饺子,辞旧迎新,感受了一次地地道道的春节。我的德国朋友一句中文也不会,而女孩的家人一句英语也不会,但是我们在一起其乐融融,玩得十分开心。如今,我们还保持着这份友谊,我时常能收到来自她和她家人的问候。
北京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,历史悠久的北京文化深深地吸引了我。北京人有独特的饮食文化,还喜欢在一起聊天,我认为这些都营造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氛围。我一直喜欢喝茶,在欧洲时许多人觉得很新鲜,到了北京我发现许多北京人恰恰都喜欢喝茶,看来来对了地方。另外,我还偏爱中国的北方菜。在餐馆吃饭,我经常喜欢点麻豆腐——这道菜居然有不少北京人都没听说过!
北京近年来真的发展很快,在亚洲国家里可以说是独占鳌头;但是我希望北京能在迅猛发展的脚步里,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问题,关注北京的环境,让更多的人爱上未来的北京。